他曾经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5位,以一句“既然排上了名,就不希望从榜上消失,希望下次能排到第 10 名”的豪气,以及“无中生有”的企业发展之“道”,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
如果不是那个叫胡润的美国人在《福布斯》上弄出一个“中国大陆富豪榜”,除了河北人,鲜有人知道这个杨卓舒是何许人也。
这位仅用 9年时间,便从河北省一名普通记者一跃而进入“中国大陆富豪榜”的杨卓舒,让各路老记们十分困惑:同样是码字的,他是怎么码出亿万资产的呢?
一、
杨卓舒的发家史,可以用"无中生有"这中个字来概括。包括他的第一桶金,也是用这个方法得来的。
在经商之前,杨卓舒长期在河北省一家报社工作。在此期间,他埋头学习了不少经济学理论,是一位小有影响的经济评论员。
1993年,杨卓舒趁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业内一片萧条的时候,毅然从报社辞职,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想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抄房地产业的底。
说起来也许大家都不相信,杨卓舒的这家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竟然只有东拼西凑借来的10万元。
虽然1993年的10万元和今天的10万元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房地产业这个烧金的行业来说,10万元真的不够塞牙缝的。
但杨卓舒一点也不在乎。他靠着这东拼西凑借来的10万元,以及记者职业的光环,先是在农民手中征下了30亩土地,然后找到《石家庄日报》,靠着自己的关系向这家报纸赊下了整整一个版面,打出了别墅每平方米1588元的广告!
当时石家庄的商品房的均价在每平米2000元左右,杨卓舒的别墅比商品房价格还低400 多元钱的消息,在石家庄地产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意购房者们纷纷奔走相告,无不欢呼跳跃;而石家庄的房地产同行们,无一不被杨卓舒弄得目瞪口呆,继而恨得咬牙切齿。
杨卓舒的别墅开盘那天,天还没亮,售楼处前就挤满了来看房的群众。有人甚至半夜就抱着被子来排队,生怕错过了这么便宜的别墅。
据当时在场的人说,早上六点不到的时候,售楼处前就排起了长队,现场一片嘈杂,以至于派出所不得不派人来维持秩序。八点一到,不少带着整包整包的现金的购楼客,就像饿狗抢食一般,抢着去交钱。
看似不可能的事,杨卓舒做到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筹集到了 4600 多万元的资金,从一个普通文人,转变成一个包里满满当当的地产商人,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也实现了蜕变。
同样是房产开发商,潘石屹的第一桶金是100万,冯仑是300万,王健林是1000万。如果杨卓舒没有吹牛的话,这几个大佬加起来,都不到他的一半。
二、
有了钱,杨卓舒的别墅盖得很顺利。他的工地上有,每天有上千辆车渣土车在来回穿梭,有上万工人在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盖房子花钱特别快。虽然杨卓舒靠着“空手套白狼”的功夫,筹集到了 4600 多万元的资金;但是这些钱并不经用,两个月后,这些钱就所剩无几了。
房地产业最怕的就是资金枯竭。有多少“烂尾楼”的产生,都是因为资金出了问题,这一点,杨卓舒心里非常清楚。上哪里去弄钱呢?那些天,他愁得茶饭不思,人也瘦了几圈。
但是杨卓舒已没有退路,他必须闯过这一关。
他苦思多日,发现当地许多企业之间存在着许多“连环债”、“三角债”,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没盖好的房子做抵押,在河北省建材公司那里赊来了500万元的钢筋,又用同样的办法,换来了大量的水泥、木材,甚至连一些与房地产行业无关的商品,只要同意赊给他的,他都一概包收。
就这样,杨卓舒赊来了大量的建材、汽车和家用电器。除了将建材投入到自己的工地上去之外,其他的商品,都被杨卓舒用来进行销售。
他的公司那一年的贸易额,超过了3亿元。这种经营方式,让杨卓舒渡过了难关,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九十年代末,杨卓舒的卓达公司已发展成为河北省一家以房地产为龙头,经营业务涵盖建筑、教育、文化、物业管理、旅游等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达到45亿元,年销售额一占到整个石家庄市房地产业的半壁江山。
春风得意的杨卓舒甚至提出了一个 “再造一个石家庄”的计划,让超过300万石家庄人,都住上他盖的房子。
要知道当年的石家庄,人口总数也不到600万,杨卓舒的雄心,就是让一半的石家庄人,都住进他盖的房子里。
杨卓舒还有意向外界透露,他的这个计划已经取得了河北省和石家庄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两级政府表示将全面配合这个项目,还答应只要项目实施一半,就在人民大会堂给杨卓舒开庆功大会。
三、
杨卓舒有个特长,擅长把自己的经营活动与政府的政策导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替自己的经营活动打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比如他提出的在石家庄往东北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服装产业园区的计划,就是贴全了当时河北省提出的在石家庄建成亚洲最大的服装制作贸易中心的规划。
杨卓舒每上一个项目,都会努力寻找政府的支持。他天生似乎对政府决策和社会热点有着常人难及的敏感,总是会让自己的项目引起官方的高度注意,取得政府的全力支持,然后再去实施。
严格意义上说,杨卓舒的卓达集团,并不是一家现代化管理的公司,即使杨卓舒曾在《福布斯》的排名到达过第15位,但他的公司结构,和一般个体户并无本质不同。
杨卓舒说过,“在卓达,一草一木都姓杨。只要我想上一个项目,我就能上,即使全体员工反对,我也不会改变”,并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制约,能说干就干。
杨卓舒还拒绝股份制,认为“中国的股市是最大的黑社会”。股份制改造会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冲击,他只相信自己。
所以虽然卓达在北京、河北、三亚和呼仑贝尔有着四个分公司,但这四个分公司的总裁,全部都是由杨卓舒一人担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卓舒是个工作狂。他事必躬亲,每天的工作量大得惊人。他一般早上七点半就开始工作,一直要干到第二天凌晨。
为了解决繁重的工作,杨卓舒给自己配了12名秘书,这些秘书几乎全是年轻的女性,这也让外界对他诟病不断。
但杨卓舒并不为意,反而更加高调,紧接着又给自己请了十多个保镖,每次出门,这些保镖替他前呼后拥地开道,经常引得无数路人驻足观看。
杨卓舒从不担心自己的摊子铺得太大,会产生资金上的问题。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无有生有”之术,已演练得炉火纯青。
在一次演讲中,杨卓舒告诉台下的听众,“你问我钱从哪里来?我告诉你,我不依靠银行,你去问石家庄的各家银行,他们哪个不求着我到他们那里贷款?我自己有个“一瓢水”理论,我叫它“无中生有”理论,你也可以叫做空手道。”
杨卓舒越说越兴奋:“这就好比农村打机井,一根铁管插到地下,你只要一瓢水倒进去,里面的水就会无穷无尽地流出来。
投资就是这个道理,我用一瓢水的资金激活无穷多的资金,什么项目我都能完成。企业经营最好的境界是“道”,什么资金,什么管理,都是“术”。
我自己掌握了这个‘道’,而相当多的企业家只是在‘术’的层次上打拼,差别当然非常明显。”
四、
倚仗着这种“道”,杨卓舒上马了一个号称“全龄化生态健康城项目”的“卓达太阳城理财项目”。
项目终期目标是3万亩,能够给800万城市居民提供居住和就业。这本来是政府该干的事,杨卓舒大包大揽给干了。
这个项目号称能实现购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目标,项目由卓达集团及杨卓舒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提供卓达太阳城项目及石家庄市区5宗现房及准现房抵押,并由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北京仁达评估所评估,总评估价值为102511万元,抵押率48%; 满19个月开始提前归集资金。
按卓达的宣传,投资者投入这个项目后,投入100万资金可获得22%的利息,以及相当于本金金额2%的配股,相当于100万资金投入可以拿到32%的利息。
要知道,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都不超过5%,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只能达到8%—11%。
最吸引人的是,卓达太阳城理财项目声称,投入几十万元到一百万元,四年后返还本金,作为回报,投资者可在卓达集团的石家庄太阳城项目,获得一套与本金同等价值的房子。
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石家庄40余万人前来投资,总投资额达到了一百多亿元。位于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的卓达集团总部,每天都挤满了前来投资的人群,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
投资者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不少在家带孩子的宝妈。虽然其中有些人也知道理财项目有一定的风险,但冲着卓达如此高的收益率和杨卓舒中国第十五富豪的名气,仍然一个个趋之若鹜。
卓达的阳城理财项目合同里,并没有关于抵押物的任何条款。对此,杨卓舒的解释是:“卓达新材属于股权融资,不需要抵押物”。
一位石家庄投资者的儿子,在父母投资了卓达的这款理财产品后,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感觉这个项目像是一场庞氏骗局,感觉有点不靠谱。
卓达理财项目的回报的是利息加股权,加起来33%。他们的利润率真的有这么高吗?
我感觉我的父母参加的是一场豪赌,我劝阻不了他们,只能提醒他们,做好亏本的心里准备”。
像这位投资者的儿子这样清醒的人虽然有,但他们的质疑声,很快被淹没了。
对于卓达的这个项目,《无界新闻》曾以“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30%高息吸引40万人”的标题进行报道过,卓达向公安部门报案,称《无界新闻》是“恶意诽谤”,恶意攻击卓达集团,“期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卓达保留追究《无界新闻》的民事乃至刑事责任的权利。
对于《无界新闻》提出的“集成房屋成本确实低,实际利润率只有10%左右”的说法,卓达称“严重失实”,并指出卓达建设的,是精装一体化的模块化建筑集成房屋,按3500元每平米,利润可达33%。《无界新闻》根本不了解国家政策,也不懂企业经营,纯属无知。
对于《无界新闻》称卓达负债率已达200%,卓达的解释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负债是对国家的支持,应该是负债光荣!”
杨卓舒更是通过公司官方微信发布视频,力挺卓达。他说:“我们与俄罗斯签约了6000亿,反对卓达就是仇恨普京!”这一言论,也震惊了所有网民们。
有网民随即在网上发贴称,6000亿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中俄双边贸易的总和。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的总和是5851.88亿元人民币,杨卓舒信口开河,扯虎皮做大旗,投资者对这样的公司应该保持警惕。
五、
骗局就是骗局,任你如何粉饰,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2019年,距离40万投资人投资金太阳项目已经过去了四年,卓达仍然没有向这些投资人兑现过当年的承诺,一直以“公司出现了暂时的现金流张”为借口,拒不履行合同上的条款。
也有人去找过杨卓舒,对于这种“小问题”,杨卓舒根本不放在眼里:“不就是点钱吗?我告诉你们,1000亿也没事,只要杨某人在,1000亿也是小不点钱!”
到了2019年,卓达终于装不下去了。对于前来要钱的人,卓达只有一句话的回复:“一切集团自有安排,政府也会有安排”。
但是向人家借的钱,总是要还的,杨卓舒拿什么去还呢?上市房企的平均销售净利润率只有10%,假使只有2个亿的净利润,如何支撑上百亿的融资,以及几十亿的利息?
2019年5月18日,杨卓舒带着儿子杨汗青,向公安局主动投案自首。这位曾经的河北首富和他的公司,终于崩盘了。一代商业鬼才,最终锒铛入狱,成为了阶下囚。
杨卓舒自首后不久,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发布通告,请集资参与人到本人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登录“公安部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填写信息。
政府方面表示,依法侦办此案,依法追缴涉案资金资产,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请集资参与人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杨卓舒自首后,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在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治疗,直到开庭前不久,才被转移到监管病房。
2019年11月27日,石家庄裕华区人民法院,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东院区,对住院的杨卓舒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了首次审理。
由于案情特殊,法院特地邀请了多位大人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但并没有允许债权人旁听的要求。
法院的解释是:“公开审理有好几种方式,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进去旁听了,这也是公开方式的一种。”
由于案情特别复杂,这一案件一拖再拖,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宣判。
从当年《无界新闻》爆光卓达,到投案自首,杨卓舒撑了四年多。这四年多,他也一直在“积极自救”,措施就是把雪球越滚越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来接盘。
2017年3月,卓达集团还与湖南省某市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在该市建设一个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产能为3亿平方米,形成工业产值7500亿元,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10万个。
杨卓舒吹牛皮的本事真的很大。要知道这个市一共才390万人口,去掉未成年人和老人,如果这个项目是真的,那意味着该市全部男女劳动力都要进入这个产业园工作。这可能吗?
“圈地”是杨卓舒的长项,他把这叫“时绌举盈”,以此将更多的人和自己捆在一起,一是掩盖危机,二是让有关部门对他的公司投鼠忌器。
不得不承认,杨卓舒是个高手。只是那40万投资者中,有不少人是动用了自己的“棺材本”的,或者是借钱投资给卓达的人,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